浙江省地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流域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浙师大顺利召开

10月22-23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协办的浙江省地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流域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围绕“流域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的主题,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流域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开展流域生态和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狭小的平原和盆地被山地分割,并通过河流连通;这就造成了“流域”在浙江地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美丽浙江建设、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浙江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建珍教授主持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致欢迎辞,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黄黎明、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夏军院士、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委会主任于静洁研究员、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李睿教授分别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欧美司原代理副总司长格特大使,金华市水利局局长金时刚。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夏军,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南非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线上参会。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平台建设项目,中非典型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计划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夏军院士、Michael Meadows院士、浙江大学杨小平教授、天津大学陈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伍永秋教授、高超宁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Coastal and estuarine wetland environments in the Anthropocene”、“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坚守与创新”、“西北生态脆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及生态功能退变防控机制”、“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和“近40年区域和全球陆地水循环变化趋势探讨”的大会报告。

23日下午,会议围绕“浙江地理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机遇”、“流域景观生态与地表过程”、“流域水文水资源”、“地貌与第四纪”“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集群与浙非合作”“流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定量遥感”“灾害监测与模拟预警”“研学旅行与地理科普”“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等11个方面内容设立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遥感、研学旅游和中学地理教学4个分会场,共有59名学者和研究生做报告。自然地理学分会场召集人为杨小平教授、朱丽东教授、李凤全教授和梁鹏博士,人文地理学分会场召集人为姜海宁副教授、马仁锋教授、湛东升副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遥感分会场召集人为梁勤欧教授、张丰副教授和张振振副教授,研学旅行与中学地理教学分会场召集人为张建珍教授、胡忠行副教授和胡建权。22日晚还专门举办了针对研究生的青年论坛,分设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遥感三个分会场,共有29名研究生进行了交流。自然地理学分会场主持人为段福才副教授和郭浩博士,人文地理学分会场主持人为胡伟博士,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遥感分会场主持人陈梅花副教授和吴超凡博士。

会议闭幕式上,举行了2021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工作单位”、2021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工作者”、 第五届“浙江省先进基层地理单位”、 第六届“浙江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及2021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随后进行了学术年会会旗交接仪式,由本次会议承办方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建珍教授将会旗交接给2022年年会承办方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代表张丰副教授。最后,李睿理事长进行会议总结,他肯定专家学者和老师们探索自然奥秘,坚持人文初心的精神,对浙江师范大学老师和同学的辛勤付出、提供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表示感谢,同时对明年的杭城相聚表示期待,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浙大再续学术之风。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全国45家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专家、学者,非洲科学家代表,政府、民间、智库、媒体代表和浙江师范大学师生共计约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学术年会为地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研讨地理学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浙江省地理学科的发展。